自记事起,福面便是正月初几里的传统早餐。严寒里从被窝爬起,厨房里早已温暖忙碌,外公守着灶台,用锅铲搅动一大锅面。灶膛里火光蹭蹭,锅里咕嘟咕嘟冒泡。待梳洗完毕,黑漆圆桌上已经整整齐齐摆好十几碗面,热气腾腾。大家各取一碗,或坐或站,边吃边说,堂屋里热闹极了。现在想来,真是一家子最温馨的场面。外公过世后,这面如同传家宝,被他的孩子、女婿们继承下来。那时候,过年难得新鲜食材。这道面因时取材,用腊货、干货,这都是过年必备之物。众物融汇一堂,有肉有菜,既绵软又点缀脆爽,再辅以剁辣椒,更是鲜香淋漓。一碗下肚,已是微汗,一驱清寒。这些年,过年与平常日子区别已不大,甚至初一早上还有餐馆经营早餐,豆浆稀饭包子米粉一应俱全。家庭各开枝叶,也很难聚在一起守岁过年。而父亲仍会在湖南寒冷的早晨,泡木耳、剁菜、掰面,烧一锅热腾腾的汤,煮一锅热腾腾的面,为我们娘俩,为上午来拜年的亲戚。我离家北上,已经十几个年头。到了寒冬腊月,总想念这样的一碗面。今晚的这碗面,用的是父母寄来的腊肉、腊豆干,外子家寄来的木耳,上次回京在飞机上得的小包剁辣椒。所谓故乡,便在里头。
挂面掰成一寸左右的小段备用。建议选取不那么耐煮、容易软糊的品种,其实就是比较便宜的面。
泡发木耳、黄花菜。发好后切碎。
腊肉、腊豆干切小条,大约和掰好的挂面差不多粗细长短,萝卜干同。冬笋则切丁。
鸡蛋打散。
准备好油锅,下腊肉,小火逼油。待肥肉略黄,下豆干翻炒出香。下木耳、黄花菜、冬笋(萝卜干)翻炒一会。随后加水。建议多加一些,水面开阔煮面才不易夹生。
水开之后下面,不停翻动,以免粘锅。放盐。等待面软、略成糊状。盐放得保守些,水会越煮越少,后期不够再加。
最后打入鸡蛋液,充分搅拌开。这时面汤会骤然变稠,要特别注意翻搅。鸡蛋一熟,就可以关火盛面了。
根据个人口味,吃时可搅拌调味料。个人推荐剁辣椒、红油豆腐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