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气预报周五有雨,周四傍晚,雨水便毫不犹豫地降临。面包、饼干、鸡蛋摊饼,什锦炒饭,似乎都不太适合这样的天气。阴雨绵绵中,吃顿汤汤水水、热热乎乎的早餐,整个人都会暖和起来。馄饨,不错的选择。同样是面皮包肉,我对很多人大赞的饺子不感冒,却独钟爱于馄饨。小时候,街边拐角处的早点摊,两毛钱一碗(物价直接暴露本厨芳龄)的馄饨皮薄如翼,红红的猪肉馅透过近乎透明的面皮挑逗着食客的食欲,再来上一根刚刚出锅、还滋着小小油泡的油条,这种绝佳的搭配不知填满了多少个周末的早晨。带着对童年的美好回忆,从网上当了贴子,综合各家之长,开始尝试自己擀皮包馄饨。
水中加入蛋清、盐,调匀后倒入面粉中
揉成手感偏硬的面团,我在做第三份面皮时偷懒,加了水使面团变软,省下了不少力气,但最终成品口感确实欠佳
把面团分成两等分,揉圆,醒20分钟
趁着面团“反省”,做馅,把葱姜切碎与酱油、香油都放到肉馅里,用筷子顺时针的搅拌,不停的搅拌,到手上觉得搅拌的阻力较大、看着肉馅有一丝一丝的状态,就可以了
案板上撒上一层玉米淀粉,然后把醒好的面团按扁擀开,尽量擀成方形、薄薄的面皮。因为各种阴差阳错、始料未及的原因,我共擀了三拨面皮,实践证明:面团硬、面皮薄才能达到入水后透明如翼,出锅时仍完好无损,入口时有韧劲却又一抿即化的境界。当然,要达到这种境界,是要费一通傻气力的
用刀将面皮分成小正方形,如果觉得面皮不够薄,就把小方块再擀一下
肉馅入皮包好,等待下锅。小时候在早点摊混的时间太多,那时候就看熟了老板包馄饨的手法,没想到今天派上了用场
坐一锅开水,倒进馄饨,等它沸腾。等着的时间,把汤料(葱、姜、紫菜、香菜、盐、辣椒面、酱油、香油)放在碗里
每次锅开后都加凉水,加水三次后,把锅里热气腾腾的馄饨和水倒入汤料碗里,馄饨汤把汤料冲开